Site preferences

Go to the site of your registered location to view more offers?

九龍城的歷史古蹟

LUXE City Guides
  • 內文由 LUXE City Guides 提供; 圖片由 Nicolas Petit 提供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迅猛發展,香港的歷史風貌大多已被繁華街道和高樓大廈取代,但其實城中仍有眾多歷史古蹟被保存了下來,待你去發現。而九龍城是你追溯香港歷史、體驗懷舊氛圍的絕佳去處。

石屋家園

石屋家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這些位於聯合道上的傳統中式農舍被荒廢多年,且一度被圍欄封住,路過的人們幾乎沒注意到它們的存在。然而經過政府重建,這裡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家特色冰室和一間小型博物館,向在地人和遊客們介紹周邊地區的歷史。

 

石屋家園由非營利組織永光鄰舍關懷服務隊營運,其總幹事巫佩怡兒時就在附近上學,如今還記得這一帶曾有的住宅、商店、小工廠,甚至一家電影製片廠。「村裡頭住的都是基層民眾。」她如此回憶道。當村子在2001年被清拆重建時,這排石屋倖存了下來。

如今,石屋家園的懷舊冰室有一個綠葉繁茂的露臺,深受附近街坊的喜愛。在露臺上還可以看到街對面的另一個重要歷史遺蹟 —— 侯王廟。它建於1730年,供奉的是南宋國舅楊亮節。南宋末年,皇兄弟趙昰、趙昺為躲避元軍追殺南逃香港,就是由楊亮節護送的。

Kowloon City Heritage

與香港一些著名的廟宇不同,侯王廟中遊客不多,因此不妨借此機會仔細欣賞其絢麗多彩的簷壁、獨特的人字形屋頂,以及鐵香爐、書法石刻等文物。

 

清朝末年,皇兵們經常會來這裡敬拜侯王,因為他們駐紮的軍事哨所就在幾百公尺外,也就是今日的九龍寨城公園。這座被圍牆包圍的寨城建於1840年代,一度是清朝士兵及家屬們的住所。1898年清政府將新界租借給英國,英軍隨後佔領了寨城周邊的地區,卻沒有控制接管寨城本身。

由此,九龍寨城成為了一個奇怪的「三不管」地帶,來自社會底層的移民紛紛湧入寨城內,搭建起大批非法樓宇,形成一個高聳入雲的城中城。寨城內一度有4萬多居民,無牌牙醫、無照加工坊、毒梟罪犯,以及密集狹窄的街道和骯髒潮濕的環境,使得這裡臭名昭著。在1993年,寨城終於被拆除,原址上建起了美麗的公園,只有位於寨城最中心的清代老衙門被保留下來。

 

九龍寨城公園的不遠處坐落著一個更古老的圍村。位於啟德河畔的衙前圍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村莊如今正在經歷改建,將在日後成為公寓住宅區,但村中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如老村門、部分石屋和天后廟,都將保存。如果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日到訪,你還會看見村民的後代們回到衙前圍慶祝天后誕,一片歡騰熱鬧的景象。

 

九龍城源遠流長的歷史,可追溯到南宋末年。相傳年僅八歲的南宋末代皇帝趙昰和他的弟弟趙昺為逃避元軍追殺,曾躲藏於九龍城的山丘上,在這裡俯瞰周邊的稻田和村莊。當時,趙昰看到周圍有八座山峰,即八龍,而他自己就是第九條龍,故將此地命名為「九龍」。趙昰死後,當地村民在他避難的山丘上取了一塊巨石,將其做成了名為「宋王臺」的紀念碑。現今,這塊石碑便坐落於宋王臺花園內。

 

宋王臺附近就是啟德機場的舊址,它曾是香港的舊機場,於1925年建成,1997年開出最後一架航班,70多年來一直聯繫香港與世界。以前冷氣機還未普及時,學生們會來機場,在有溫控的出境大廳裡坐下自習。很多市民也喜歡在屋頂露臺看飛機起飛降落。

 

如今,啟德重獲新生,即將成為一個大型住宅、商業和娛樂區。啟德郵輪碼頭已向公眾開放,啟德河的修復工程也正在進行中,改造後將成為風景秀美的河邊長廊和綠地。九龍城的前世今生就這樣完美融會,交織出一個嶄新的未來。


更多推薦

{{post.type}}

{{post.title}}

{{post.date}}

本服务使用cookies及其他工具帮助区分您与本服务的其他用户。这有助于改善本服务,并为您提供更佳的体验。当您继续使用本服务(或其任何部分),即表示您同意我们在您的电脑上放置cookies。按此了解更多有关cookies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