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preferences

Go to the site of your registered location to view more offers?

北區的殖民遺蹟

LUXE City Guides
  • 內文由 LUXE City Guides 提供; 圖片由 Calvin Sit 提供

要探索20世紀的香港殖民地歷史,北區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北區位於新界北部,在1960和70年代是英屬香港的防禦要地。當年的香港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美蘇冷戰已經打響,新界租借即將結束,香港受騷亂、間諜戰和恐怖主義的威脅,面臨重大的安全問題,北部邊境一帶更是衝突頻繁。對於那時的公務員和警務員來說,被派去偏遠的北區不是懲罰或者降級,而是職業訓練及發展中的重要經歷。

北區的殖民遺蹟

北區內大大小小的行政樓、住宅大樓和軍營,都是那段動亂時期的見證。當中有些已被修復改造,用作其他用途,有些則搖搖欲墜,被人們遺忘。今日,歷史迷們可以搭乘香港四通八達的公共交通工具,輕鬆到達這些遺蹟。

 

想要走訪港英時代殖民建築的遊客可以將粉嶺作為第一站。在以前,粉嶺算是北區的大市鎮,而聯和墟曾是鎮上的一個重要市場(新建的聯和墟街市及熟食中心位於和滿街,不要搞混),吸引了全區的農戶來這裡經營。市場帶有1950年代經典的裝飾藝術外觀,是港英政府在該時期建造的典型公共設施。不遠處,你會看見走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前粉嶺裁判法院,裁判法院現已改建為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你可以預約導覽團,或跟著手機app(可於iOSGoogle Play下載) 參觀,了解當年法庭的運作。

雖然如今從中環出發乘港鐵約40分鐘即可到達粉嶺,但早在1960年代,從北區前哨站到市中心要花上一天的時間。一位曾於1960年代住在粉嶺的居民回憶道:「當年去沙田就得差不多兩個小時。今天沙頭角公路的那個位置,以前有條小鐵路,我們會去乘坐。」 這位居民的丈夫曾是一名在港的英國警官。當年,公務員和員警家庭都住在由港英政府設計的房屋中,按等級分配,銜位最高的長官們住的自然是最好、最大的房子。

 

曾經的沙頭角支線早已不在,但在沙頭角公路旁,仍能看見一個火車站。從這裡往南走幾百公尺,就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新圍軍營。此地的英文舊名為「Gallipoli Lines」,在1960年代曾有英國部隊駐紮,當中還包括了一個廓爾喀雇傭兵團。如今,雖然營房不再向公眾開放,但遊客們還是可以爬上路口的階梯,登高眺望港英時期留下了的營房建築,旁邊還有舊軍營的一面褪了色的綠牆,牆體上佈滿了榕樹的根莖。

北區的殖民遺蹟

在北區,你還能找到香港兩座最壯觀、保存最完好的殖民時期住宅樓。港督粉嶺別墅是一幢建於1934年的兩層樓豪宅,結合了美術工藝及西班牙佈道院兩種建築風格,當年花費了港幣$14萬興建。這間別墅其實是殖民時期香港總督的夏日度假莊園,但其奢華而高雅的外觀看上去著實像是一個好萊塢大亨的住所。此外,別墅還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中英兩國就香港回歸問題進行的秘密外交談判就是在這裡展開的。別墅是一棟受保護的歷史建築,不向公眾開放,但如果去毗鄰的香港哥爾夫球會,可以在高爾夫球場上漫步時一睹其尊容。

從港鐵上水站下車步行,能到達另一棟殖民時期建造的豪華莊園 —— 愛園別墅,最初是為怡和洋行的老總們而建的。如今,一棟棟興建中的豪華住宅樓在周圍拔地而起,將為新一代的香港人提供舒適體面的生活,而愛園作為一個迅速消失時代的縮影,愈發彌足珍貴。


更多推薦

{{post.type}}

{{post.title}}

{{post.date}}

本服务使用cookies及其他工具帮助区分您与本服务的其他用户。这有助于改善本服务,并为您提供更佳的体验。当您继续使用本服务(或其任何部分),即表示您同意我们在您的电脑上放置cookies。按此了解更多有关cookies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