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preferences

Go to the site of your registered location to view more offers?

黃大仙公屋遊

LUXE City Guides
  • 內文由 LUXE City Guides 提供; 圖片由 Calvin Sit 提供

說起來鮮有人知,黃大仙區在香港的公共屋邨發展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今,85%以上的黃大仙居民都住在區內的22個公共屋邨裡,但以前的情況可不是這樣的。在20世紀初期,香港人口不斷增加,居住空間不足,以至於大家紛紛在山丘上建起木寮屋,數量越來越多。然而,1953年,一場大火席捲了石硤尾的寮屋區,造成5萬多人無家可歸,這場災難促使政府開始著手整治香港的住房情況。

彩虹邨

治理的首要任務在於重新安置火災受害者,但政府也意識到,城中還有其他多個寮屋區,而且大批的低收入家庭住在擁擠的住宅樓內,生活條件非常差,這極需一個長遠的解決方案。黃大仙的彩虹邨就是香港最早建起的幾個現代公屋之一。而彩虹邨內的公寓房均配有獨自的廚房及衛生間,在當時是很少見的。 與後來興建的大批公屋一樣,彩虹邨像是一個獨立的村落,裡面有自己的超市、便利店、麵包店、餐廳、咖啡廳、中西醫和牙醫診所、郵局、學校和遊樂場。其11幢樓宇在1962年至1964年間分期完工,時任香港總督柏立基還參加了落成典禮。屋邨以其彩虹色的外牆聞名,並於1965年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牌獎。

在地居民Isabella Tsoi與家人在1976年被香港房屋委員會分配到了彩虹邨,而後在這裡居住了20年。「以前,大多數鄰里人家都會敞開大門,各家父母們會坐在一起聊天。在邨中各處都能交上朋友,媽媽們都會分享或者交換自家做的菜餚。而且當時沒有冷氣機,夏天各家各戶把門敞著,還有利通風呢!」她回憶道 。

 

儘管Isabella在1996年搬出了彩虹邨,但她為邨內社區專門建了一個網站(choihung.hk),還經常回來看望她的兄弟姐妹,也目睹了公屋經歷的變化。「以前屋邨裡很多小商販,在街邊販賣蔬菜、雜貨、小吃、麵條、冰鎮飲料和報紙。但現在,小販擺攤都被禁止了。」她感嘆道。

 

不過與此同時,彩虹邨的電梯增多了、建築和遊樂場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彩虹色的外牆也會定期重新著色。「我身為彩虹邨的居民,感到很自豪 —— 這是香港公屋中的一個傳奇。」Isabella表示。

 

如今,這個公屋已經成了香港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慕名前來,拍攝記錄它絢麗多彩的外觀,以及被棕櫚樹環繞的籃球場。 「這些彩虹色的外牆可以說是香港最具標誌性的建築景觀之一。」在地攝影師Kay Kulkarni說。

 

大批攝影師的來訪時而會引起居民的好奇心,Kay還記得有一次坐在彩虹邨的球場上,一位老先生走過來問他在做甚麼。「我向他展示了我拍的照片,他告訴我說,他一家人自建邨以來一直住在這裡。他還跟我解釋了屋邨的英文名『Choi Hung』就是廣東話中『彩虹』的讀音。」

彩雲邨

細心的遊客們還會注意到,位於彩虹邨之上,還有一個名為彩雲邨的公屋,因為「雲」在「虹」之上。該屋邨有與眾不同的天井,能拍出令人眼花繚亂的照片,是Kay最喜愛的攝影熱點之一。

 

「在城中有些獨特的屋邨,每個角度拍出來的景象都很不一樣,彩雲邨就是其中之一。」 Kay解釋道。「譬如,如果站在樓頂往下拍,由於陽光照不進天井的底部,所以看上去會有一種萬丈深淵的錯覺。而如果你站在底樓抬頭向上看,樓房的頂層則像是一個被烈火照亮的大盒子。」

 

不過,別忘了這些房屋裡都是有人住的,因此在拍照時要尊重他人的隱私。Kay建議:「可以拍建築的外觀,但不要侵犯居民的私人空間。」

 

如果想把全區高聳入雲的住宅樓盡收眼底,那就一定得前往獅子山郊野公園。從港鐵黃大仙站出來,沿沙田坳道步行上山,登上獅子山的山峰約需四小時。站在山頂,一邊沉浸於大自然的懷抱中,一邊俯瞰繁華的都市景象 —— 這種美麗而獨特的視覺對比,只有在香港才體驗得到。


更多推薦

{{post.type}}

{{post.title}}

{{post.date}}

本服务使用cookies及其他工具帮助区分您与本服务的其他用户。这有助于改善本服务,并为您提供更佳的体验。当您继续使用本服务(或其任何部分),即表示您同意我们在您的电脑上放置cookies。按此了解更多有关cookies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