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旺角康樂街上出現了不尋常的景象 —— 在這條不起眼的小巷裡,鐵皮攤位的上方掛滿可愛的裝飾燈。一眼望去,它其實是一個香港街頭常見的鐵皮鋪子,但周圍擠滿了人,有些喝著從隔壁水果攤買來的果汁,有些則喝著罐裝啤酒。攤位裡展示的是在地插畫家門小雷的系列作品,而眼前其實是她最新展覽的開幕派對。你大概不會預料到能在一個街頭攤位看到藝術展覽,但香港的露天市集就是如此不按理出牌。伴手禮、各類服飾、植物花卉、叫不出名的食物,甚至睦鄰的交談…… 在這裡,什麼都找得到。
康樂街的這個攤位叫媽查 • 雜貨,由攝影師Mandy Yeung和Bo Hui創立,只在週末開放,出售各類精緻的飾品、家居用品和藝術品。這種新型的街頭攤位最近在香港流行起來,它們概念新穎、不拘一格。從康樂街走幾分鐘就到了油麻地,由社區活動家Irene Hui協助管理的雄記好就在這裡。這個紫色的攤位外觀活潑,主營在地裁縫製作的包包和其他紡織產品。
轉角處的街坊排檔看似一個街頭攤位,但其實是個社區空間。你能在這裡買到書籍、二手貨、盆栽植物等等商品,但最重要是為街坊居民提供一個聚集的場地。每個月,這裡都會舉辦電影放映、讀書會、藝術展覽及其他文化活動。「我們想通過這個空間做一些大膽嘗試、分享令人共鳴的故事,訴說普通人的故事。關鍵在於多樣性。」主辦人如此解釋道。多樣性是油尖旺區所有露天市集的一個共同特徵。乘港鐵到太子站,再往南走,你會路過十幾個市集,每一個都各具特色。
園圃街雀鳥花園於1997年落成開放。當時,俗稱為「雀仔街」的康樂街一帶經改造後,使聚集於此的雀鳥販商失去了地盤,而花園的建立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集中的交易場所。園內有一系列帶磚瓦頂的中式建築,你能在此買到鳥食、鳥籠等寵物用品,並觀賞各類鳴禽和鸚鵡。
轉個彎,就到了花墟,街頭巷尾滿是蘭花、九重葛、玫瑰等花卉,五顏六色、爭奇鬥豔。在地花商從一個多世紀前開始就在這裡做生意,因為它曾是老九廣鐵路上的一個主要站點。花墟最初是一個批發市場,但而後逐漸演變成一個面向消費者的花卉零售市場。
越過太子道,會看見兩條並行的道路 —— 花園街以及被稱為「金魚街」的通菜街,兩者都值得你遊覽一番。花園街以服裝商店著稱,深受時尚人士的鍾愛。而金魚街上的各家寵物魚店會把一條條色彩斑斕的小魚放進充了氧的小塑膠袋裡,再把袋子綁起來,一排一排地掛在店門口的牆上,供人選購。這些店鋪自1970年代開始就在這裡經營,街道也因此得名。
通菜街上還有一個長達一公里的露天市集,俗稱「女人街」,街旁全是賣伴手禮的小攤,是遊客必到的著名景點。位於旺角道與山東街之間的廣東道街市相對不為遊客所熟知,但規模其實更為壯觀。街市橫越七個街區,攤位上堆滿了新鮮蔬果、海產、活雞、中草藥等五花八門的商品,街坊鄰居還會與小販們打招呼、聊天。在這裡,你會深刻感受到香港的生機與活力,以及街市對於這座城市產生的凝聚力。
到了晚上,市集更具魅力。夕陽西下時,前往廟街,親身體驗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現存夜市。在眾坊街或西貢街附近,找一家餐館坐下,品嚐正宗的港式煲仔飯或辣蟹。一路上,你會看見出售各類小擺設的攤位,產品類型非常多,令人咋舌。路邊的卡拉OK吧中還會傳來流行金曲的熟悉歌聲,添了一份懷舊氣氛。
午夜時分,廟街剛收攤,而就在不遠處的九龍水果批發市場正開始一天的作業。近年來,這個有著百年歷史的水果市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零售店來此經營,銷售來自世界各地、鮮美多汁的季節性水果。每日凌晨是果欄最活躍的時間,商販們在這裡進行交易和轉運,一派繁忙的景象 —— 這是香港市集生活的生動寫照。